煤炭運輸過程中的原煤倉是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中間環節,起著平衡煤炭運輸和儲煤的作用。煤倉煤位過低或過高,都會造成故障,關乎著生產能否高效有序進行。隨著我國煤炭行業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何準確地監控煤倉儲存情況,在安全生產中顯得越來越重要。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原煤倉料位測量技術的發展。
(圖源網絡)
下面我們來看看煤倉料位測量技術發展,目前,煤倉監控系統的原理和實現方法很多。我國煤倉常用的有電容式、重錘式、核輻射式和超聲波煤位檢測系統。電容式煤位測量是根據探頭之間的電容與料位成正比的原理來實現煤位測量。其結構簡單,安裝方便。它要求被測材料的介電常數穩定,其探頭容易粘在材料上。損壞,測量距離也小。重錘式煤位檢測系統采用鋼絲繩懸掛重錘檢測倉頂與物料表面的距離,它是一種機械式和接觸式檢測系統。具有連續測量、方法簡單、成本低等特點。但由于重錘在測量過程中必須與被測煤接觸,很容易被煤掩埋,掛重物的鋼絲繩也容易被落煤拉斷。因此,長時間工作時可靠性差,容易損壞。核輻射式煤位檢測系統利用放射源Co-60或Cs-137發射的r射線穿透容器壁和容器內的物料。煤倉下側安裝γ射線接收器。隨著煤層的變化,γ射線穿過料層后的強度也不同。接收器檢測注入的γ射線強度,并通過顯示儀表顯示煤位高度。.核輻射煤位檢測存在一定的放射性風險,目前已被限制在煤礦井下使用,且價格較高。超聲波煤位測量利用超聲波回聲定位原理完成數據采集過程,由于超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與溫度等環境因素有關,影響測量精度,且超聲波波束角度較大,因此對煤倉直徑與深度之比有一定要求,影響測量深度。
以上所說的幾種測量方式都有一些弊端,后來一些煤廠決定采用雷達物位計測量,雷達測距傳感器的原理是通過換能器和天線發射電磁波,電磁波在空間傳播時遇到被測物體,將部分能量反射回來。能量由天線和換能器接收。通過計算發送檢測脈沖和接收反射脈沖之間的時間間隔,可以推導出傳感器與被測介質之間的距離。由于電磁波以光速傳播,其穿透力強,傳播速度不受灰塵、蒸汽和介質的影響,傳播衰減也很小。溫度、被測物料的壓力、密度等幾乎不受影響測量準確針對煤倉內可能存在的環境干擾,液位計設計了回波學習功能,可以通過軟件達到去除干擾的目的設置,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雷達物位計來測量原煤倉。
基于以上所寫,我們不難發現在原煤倉檢測技術是不斷變化的,此前的測量手段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雷達物位計的出現很好的適應了原煤倉的測量需求。事物的發展是不斷前進的,希望廣大用戶都能選擇到適合自己工況的測量儀表。
咨詢熱線
400-1610-067售后咨詢
劉工:18610116715
薛工:18610116706
掃碼咨詢